Search

唯一會對你說真話的是誰?年齡差你一截的陌生人!

父母、師長、好友、同事、老闆、...

  • Share this:

唯一會對你說真話的是誰?年齡差你一截的陌生人!

父母、師長、好友、同事、老闆、員工都跟你,都有某種利害關係。他們的愛,多於客觀。

所以當我們真心想得到別人的建議,不能只問這些親近的人。

照片中的都是年齡跟我差了一截的陌生人,後來有幾位變成了朋友。

我們會什麼會認識?從一群親朋好友說起。

老友Steve是「趨勢科技」的創辦人,我們曾一起成立「若水」公司,推廣社會企業。

當年有社會企業這想法時,我們請教了親朋好友,大部分人都給我們肯定和鼓勵。

後來我們發現,這些肯定帶著「善意的偏見」:因為是親朋好友,又因為多兩個人來做公益總是好事,於是大家會善意地不潑冷水、避免批評。

但這讓我們很多想法,變成一廂情願。

成立「若水」後這些年,科技、經濟、創業都有了巨變,Steve和我學到很多。最近一次見面,我們聊到:如果把這些年來學習的成果錄成Podcast,對別人有價值嗎?

這次,我們決定請教陌生人。

我們試錄了三集,詢問45位年輕的創業者的看法。見面前請他們先聽podcast,回答三個題目:喜歡的部份、不喜歡的部份、哪些元素會讓你更喜歡。

這45位大多在30-40歲,有的已經很有成就,但和我們並無私交。他們比較可能說真話的原因是:一、年齡有差距,朋友圈很少重疊。二、彼此沒有利害關係。

考量到他們可能因為我們是前輩,說話比較客氣,所以當我們看問卷結果時,不只看文字(喜歡或不喜歡的部分),也看數字,如「三集被收聽的次數」、「填寫問卷所花時間」。

但問卷的深度還是有限,所以我們邀請大家見面。見面時,我們了解大家做的事、面臨的最大挑戰。照片中,我們帶大家做「若水」常做的「願景練習」。

我們想挖出大家對這podcast的看法。但因為我們人就站在面前,大家說話難免保留,於是我們使出殺手鐧:

請大家「匿名」在紙上回答,願不願意每月付100元,訂閱四集這樣的podcast。

Steve和我不是要靠這件事賺錢,但問陌生人願不願意付錢給你很重要。因為錢是衡量價值,最直接、誠實的方式。

然後現場立刻揭曉。

45人中,19人願意。

這代表:我們的podcast,至少前三集,仍是一廂情願,沒有足夠價值。

我們很高興,得到這樣的回饋。

活動結束後幾天,母校邀我4月29日回校演講。我自知我大部分的經驗已不適用於現在的大學生,本想推辭。但「母」命難違,只好變通。我跟校方商量我不「講」,而是帶同學「實作」。

我訂了個題目,叫「開始夢想之前,先做這三件事」。當「Just Do It」變成激勵口號,細膩思維被犧牲了。我想帶大家練習「Just Do It」之前,我自己常做的三件事,包括請教陌生人。

這場活動開放給校外人士:https://docs.google.com/forms/d/e/1FAIpQLSe1dBOsU4tUGY4R2HPuGIz8kGqEWkAygT_hSGqbIARMy2O_QA/viewform

我期待認識大學生,就像我期待認識那45位創業者。能見到老友,是「緣」份。能見到年紀差一截的陌生人,是「福」份。它不會帶來自動的掌聲,但會有翠綠的真誠。這是春天,最美的顏色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